“ 双碳”碳达峰与碳中和究竟是什么?
| 更新时间 2025-01-04 10:00:00 价格 请来电询价 服务优势 熟悉流程,一对一服务 认证机构 国家认监委 申报作用 提升信用度,招投标加分 联系电话 13255310310 联系手机 13255310310 联系人 李丽 立即询价 |
“双碳”:碳达峰与碳中和究竟是什么?
《碳达峰、碳中和100问》
(1)
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对我国是挑战,
转型不力将会导致
能源系统和技术落后。
当前,我们正处在能源产业和时代发展的拐点上,
尤其是在碳中和的目标之下,
未来的能源生产、
储备和消费将会发生重要的变化。
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,
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,
坚持不懈地推进。
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Zui严重的挑战之一。工业革命以来,人类活动燃烧化石能源、工业过程以及农林和土地利用变化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(CO₂)滞留在大气中,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。除二氧化碳之外,具有增暖效应的温室气体还包括甲烷、氧化亚氮、氢氟碳化物、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。为了应对气候变化,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,必须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。
碳达峰是指全球、国家、城市、企业等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,碳排放的Zui高点即碳峰值。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,碳排放进入下降通道。我国目前碳排放虽然比2000——2010年的快速增长期增速放缓,但仍呈增长态势,尚未达峰。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源与通过植树造林、碳捕集与封存(CCS)技术等人为吸收达到平衡。碳中和目标可以设定在全球、国家、城市、企业活动等不同层面,狭义指二氧化碳排放,广义也可指所有温室气体排放。对于二氧化碳,碳中和与净零碳排放概念基本可以通用,但对于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,情况比较复杂。由于甲烷是短寿命的温室气体,只要排放稳定,不需要零排放,长期来看也不会对气候系统造成影响。
根据2020年12月全球碳项目(Global Carbon Project,GCP)发布的《2020年全球碳预算》报告估计,陆地和海洋大约吸收了全球54%的碳排放,那么是否全球减排一半就可以实现碳中和了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,碳中和目标的吸收汇只包括通过植树造林、森林管理等人为活动增加的碳汇,而不是自然碳汇,也不是碳汇的存量。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造成海洋的不断酸化,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。陆地生态系统自然吸收的二氧化碳是碳中和性的,并非yongjiu碳汇。如森林生长期吸收碳,成熟期吸收能力下降,死亡腐烂后二氧化碳重新排放到空气中。一场森林大火还可能将森林储存的碳变为二氧化碳快速释放。因此,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必须通过人为增加的碳吸收清除,才能达到碳中和。
根据2018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1.5℃特别报告的主要结论,要实现《巴黎协定》下的2℃目标,要求全球在2030年比2010年减排25%,在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。而实现1.5℃目标,则要求全球在2030年比2010年减排45%,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。无论如何,全球碳排放都应在2020——2030年尽早达峰。
2015年巴黎会议前夕,中国承诺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,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%~45%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%左右,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,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。2020年9月22日,主席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时宣布中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,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2020年12月12日,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,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%以上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%左右,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,风电、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。
为落实“双碳目标”,2020年12月18日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“做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”作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进行了部署。随后,各部门如生态环境部、国家能源局、工信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中国人民银行等就推动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密度发声。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成为全社会热议的新话题。
联系方式
- 电 话:13255310310
- 经理:李丽
- 手 机:13255310310
- 微 信:13255310310